生質燃料原本是許多人寄予厚望的抗暖化救星,但隨著需求日益攀升,其負面效應也逐漸顯露。近來有數項生質燃料相關的研究調查結果出爐,指出大量栽種生質作物,不但會比使用化石燃料排放更多二氧化碳,還侵害了原住民的生存權利。環保團體因此呼籲各國政府應暫緩生質燃料計畫,改以節能、提昇能源效率的方式減少排放。

美國自然保育協會(Natural Conservancy)與明尼蘇達大學合作,研究美國、巴西與東南亞等地生質作物的栽種情形。他們發現雨林、泥炭地(peat lands)與草原一旦被開發為農地,會釋放出植物與土壤儲存的二氧化碳,整體排放量遠遠超出所取代的化石燃料排放,高達17到420倍,反而造成更嚴重的暖化威脅。

研究也指出,只有利用廢棄農地種植多年生的生質作物,或以回收的植物製造生質燃料,避免破壞生態系或干擾土壤的栽種方式,才能達到真正的「零排放」。詳細的研究結果發表在2月8日的「科學」(Science)期刊。

自然保育協會的科學家法喬那(Joe Fargione)表示,以二氧化碳排放量而言,現有的生質燃料比化石燃料更「不環保」。此外,生質燃料需求增加不但帶動糧食價格上漲,還促使更多原始森林或草原被開發成農田。

法喬那強調,同樣面積的土地,若透過太陽能或風力發電,可產生更多的清淨能源。各國若希望繼續發展生質燃料,在制定相關政策時,必須將可能造成的土地利用改變也一併考慮,才能有效降低溫室效應。

生質燃料除了沒有實質的減排效益,還對許多弱勢人民的生存造成威脅。根據地球之友(Friends of the Earth)與兩個人權團體於11日聯合發表的調查報告,棕櫚油公司剝削侵犯印尼的原住民,不但以暴力強迫他們放棄世代居住的土地,栽種棕櫚施用的化肥與殺蟲劑也污染了水源。

報告估計,印尼約有6千萬到9千萬人依賴雨林維生,森林被開發為棕櫚田後,許多原本能自給自足的村落變得沒落而窮困。棕櫚油公司以賄賂、詐欺或威脅的方式取得土地,承諾提供的各種社區建設卻鮮少實現,居民與棕櫚油公司之間的衝突糾紛超過500件。

印尼是世界最大的棕櫚油產地,目前已有730萬公頃的油棕櫚田,印尼政府甚至計畫在2020年前擴增2千萬公頃。報告指出,棕櫚田開發侵犯了當地居民居住、工作、健康飲食的權利,消失的不只是印尼珍貴的雨林,還有無價的原住民文化。報告最後做出結論,印尼政府固然應對國內棕櫚油田開發負起責任,但歐洲各國更應大幅檢討推動棕櫚油作為生質燃料的行為。

歐盟議會在1月底提出2020年的減碳目標,計畫讓生質燃料佔運輸用油的比例提高至10%。雖然為了減少對環境的破壞,提案中特別規定生質燃料必須符合低碳永續標準,但生產過程對人權的影響並未列入評估。

地球之友呼籲歐盟放棄提高生質燃料比例,避免棕櫚油需求上升造成更多破壞,並嚴格要求棕櫚油公司落實環境與社會責任。他們更建議歐盟以其他方式減低運輸相關排放,包括提昇汽車油耗標準,推動公共運輸與單車系統等。

參考資料:
自然保育協會與明尼蘇達大學團隊「科學」期刊研究摘要
美國自然保育協會
歐洲地球之友

(編輯後與鄭佳宜編譯的ENS報導合併,發表於環境電子報「發展生質燃料的隱憂:恐加速暖化且侵害人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aiting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