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台秘密花園的主要角落(約半平方公尺),大盆裡種了萵苣、蒜苗,右側是香菜和豆子,最下方一排有萵苣、莙薘菜跟野花]

回想過去這一年的生活轉變,飲食應該是最重要的一項,還記得一年半前寫第一篇「綠色生活」的時候,我們才剛開始放下「每週光顧一次大華超市」的留學生採買習慣,轉為支持距離更近的農夫市集與有機超市。現在我們去大華超市的頻率已經降到一個月不到一次,而且去的原因是為了買打回台灣的電話卡,還有一次是買聚餐用的火鍋料。日常飲食中已有近90%是有機產品,其中主要是新鮮蔬果跟穀物,而且有一小部份來自我們陽台的秘密花園...。

在陽台種菜,是去年10月看完Barbara Kingsolver的書之後起的念頭,之前隨手種的蔥、九層塔、迷迭香等香草植物都還算成功,讓我們覺得可以嘗試。我們參考最多的資料是這個康乃爾大學提供的網頁,以及「The Bountiful Container」這本書,有基本知識與用具介紹、以及適合盆栽種植的蔬果品種整理。剛開始其實沒有太高的期待,只當成實驗與親近自然的另一個機會,而且兩個菜鳥一開始就犯了幾個錯誤,包括太早換盆,種植密度太高,水澆太多等等,果真「百無一用是書生」啊!想不到半年下來,我們竟然偶爾會煩惱收成太過豐厚,這真要感謝土地與陽光的慷慨賜予。

用它來種什麼?

我們種了幾種剪去外層葉子還會繼續生長、不用整棵拔起採收的葉菜,其中最成功的是散葉萵苣。年初天氣一冷他們就像在互相比賽一樣越長越快,像是一朵朵綠色的大花,每片葉子都比我的臉還大,而且採去半數的葉子後,一個星期就長回採收前的原狀,產量足以供應我們每天早上的三明治與晚餐沙拉。


[散葉萵苣像是一朵綠色的大花綻放]

葉面深綠、葉柄有著鮮艷色彩的Swiss Chard(莙薘菜或瑞士甜菜)也長得很不錯,大約兩星期可以採收一次,炒一盤菜。這種蔬菜蔡珠兒在書裡有提過,台灣不太常見,跟甜菜的葉子很像(其實只看葉子的話兩者我常搞混),味道有點類似菠菜但帶甜味,而且有種「雷雨前土壤散發的味道」(英文常用earthy flavor形容)。葉柄的顏色有深紅、桃紅、黃色、白色等變化,所以混著炒就會五彩繽紛,據說每個顏色的味道都有些差別,可惜我分辨不出來。最常烹調的方法是參考Alice Waters的Chez Pannise Vegetables食譜,把菜切碎,先用橄欖油、蒜末清炒,再加上泡過熱水1分鐘的葡萄乾,正好跟chard本身的甜味搭配。


[顏色鮮艷的莙薘菜]

至於Arugula(芝麻菜)跟菠菜就沒有那麼成功了,主要是蚜蟲肆虐的關係,而且植株密度太高,土壤也不夠鬆軟,產量不是很高,大概一星期採收一次,早餐用來夾三明治。香菜跟蒜苗是新種的兩種香草,有一株香菜跟豆子種在一起,結果豆子長得不太好(可能因為天氣還太冷),豆子的氮肥卻把香菜養的頭好壯壯,可以直接炒一盤菜,或做涼拌。蒜苗則是當初為了想驅趕蚜蟲,就在幾個大盆子稍微有空位的地方種一粒蒜頭,雖然後來證實驅蟲效果不佳,蒜苗自己卻長得又快又好,我最喜歡拿來煮馬鈴薯蒜苗湯。


[種在淺盆裡的莙薘菜、芝麻菜、菠菜跟蒜苗]

最後是兩個失敗的例子。當初雖然知道黃瓜跟豆子喜愛溫暖,但又好奇他們能否適應加州的冬季,就決定做個實驗,結果是豆子結莢率超低,而黃瓜在開了幾朵花之後就被松鼠啃蝕殆盡,香消玉殞。現在天氣轉暖,我們新一代的豆子已經發芽,但黃瓜可能要等萵苣退場後再試了。

除了可以吃的蔬菜,我們還撒了一些野花的種子,增加生物多樣性,也在春天來臨時給我們報訊,這兩三個星期波斯菊、小雛菊都開得很燦爛,羽扇豆不知道會不會開花,還在等待之中。

從一顆種子開始

其實照顧這個小小花園花的時間很少,比較費力的是一開始要找齊有機土壤、肥料、種子,還要構想一下盆子安放的位置、能不能把不同植物種在一起等等。我最喜歡的其實是播種、育苗這個步驟,看見翠綠小苗鑽出土壤,真的可以帶給人無窮的希望與喜悅。每種植物育苗、換盆的時機都不太一樣,所以要參考資料,而且稍微紀錄一下。等到植株慢慢安身立命,就只要每天花五分鐘澆水、拔拔雜草,外加每星期替葉菜類施肥一次,就可以有穩定的收成。

用盆栽種菜,就像讓菜長了腳一樣,可以隨天氣、日照還有心情彈性移動調整,很適合公寓的空間。在乾燥的加州,只要一下雨我們就會把盆栽都移到沒有遮蔽的另一半陽台,讓土壤吸飽水分,可以兩三天不用再澆水,順便也用空桶承接雨水,提供之後幾日使用。驕陽當空的時候,比較嬌嫩的植物就可以移到陰影下。當然盆栽也有一些缺點,像是比較需要補充肥料,也缺少自然精巧的害蟲防治系統,有的時候要靠人力除蟲。

土壤的選擇也很重要,特別一開始要記得混進碎珍珠石(perlite)、水苔等增加空隙的介質,才不會把根悶死,另外土中也要加有機堆肥。之後每週一次施用的葉肥,我們選擇方便的液態有機氮肥(fish emulsion),只要加進澆花用的水裡就可以了,剛加完的那天會有一點肥料的臭味,但很快就散了,所以就算是陽台花園也可以放心使用。


[盆栽蔬菜很適合公寓的彈性空間利用]

種桃?種李?種春風

這個花園帶給我們的不只是食物,還有與周圍環境的親密情感。這些作物和我們喝同樣的水、呼吸同樣的空氣,跟同樣的鳥兒、昆蟲做鄰居,如果把陽台外的天地也看成我們家的一個廣闊房間,這些植物就像是「室友」了,天天起早第一件事就是先跟他們打招呼,讓他們吃飽喝足了,我再順便「採收」自己的早點。

我們也跟許多生物一起分享這個花園,有些該算是不速之客,例如蚜蟲。缺少肉食性昆蟲控制蚜蟲數量,是我們目前最大的問題,這一帶很少看見瓢蟲、蚜獅(草蛉的幼蟲)跟寄生蜂,所以我們的武器只有水柱跟牙籤,不過天氣一熱就完全敗給蚜蟲的繁殖速度了。幸好蚜蟲只是讓植物生長減慢,清洗時多花點時間泡泡水也不會把蟲吃下肚,所以我們並沒有很積極處理蟲害。

紋白蝶也很喜愛我們的arugula,已經下過兩三批卵。紋白蝶幼蟲,也就是最常見的綠色菜蟲,是十字花科植物的大食客,但也是鳥兒的美食。有一次菜蟲數量太多,我們不想濫殺又想看看毛蟲化蛹、羽化的過程,就把農夫市場買的蘿蔔葉子摘下,用袋子裝起,把毛蟲一隻隻移過來養。過了幾天換上幾片大華超市買的芥藍葉子,卻忘了清洗,兩三天後毛蟲不明原因都死了,讓我暗暗心驚,從此更不願在大華購買蔬菜...。

另一個頭痛的客人是松鼠,所有沒見過的植物他老兄都要先啃一啃、鑑定一下,不時還會翻土埋自己收集的橡實,改天又再胡亂開挖,全無教養可言。我們折損在他無敵門牙之下的植物,除了黃瓜,還有更早期的蕃茄跟向日葵。這個夏天為了跟松鼠打一場黃瓜保衛戰,已經準備好圍欄跟草編的半透明遮布,但實在沒什麼把握,只希望黃瓜能在高溫助益下迅速生長,在松鼠突圍前結果...。

我們比較歡迎的客人是Yellow-rumped Warbler(黃腰林鶯)House Finch(家朱雀),他們不時會來造訪,幫我們抓抓蚜蟲跟毛蟲,不過前陣子我們從野外「綁架」了兩隻瓢蟲幼蟲,想讓他們享用蚜蟲大餐,卻在第三天神秘消失,大概被哪隻鳥兒拿來祭了五臟廟了...另外,還有兩三隻蜂鳥每天不時會來花園裡巡視,甚至彼此追逐,競爭糖水餵食器附近的地盤。

以上是大半年來的「種菜筆記」,雖然距離自給自足還很遙遠,這塊陽台卻讓我們飽餉另一種生命食糧,是我們家最重要的一個角落。每次跨出落地窗,便能感應到季節時序的脈動,也展開另一種與自然的對話。每個人心裡都有一畝田,也許這一小方花園正是我心田的具現吧。

P.S.最近這一個月我們在嘗試自己做堆肥,狐狸靈機一動從回收站撿回來兩個包裝水的塑膠桶子(長方體,最下面有簡易出水龍頭),把頂部切開一小塊做成開口,放進一些有機堆肥跟落葉,把每天做菜剩下的果皮菜葉丟入,用鏟子翻一翻蓋住。一兩個星期一次把水龍頭拉開,收集流出的水拿來澆花。之後計畫在裝滿後稍微封起,移到陰涼角落幾個月,希望能順利轉變成肥沃的有機黑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aiting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