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很想聽聽大家看完這篇報導之後的想法,所以我先說說自己的 :)

我喜歡這篇文章的理由在於,它用幾個鮮明而且正在發生的事件,就點出了塑膠袋問題最重要的幾個環節:

(1)生產成本過低,所以不但勞工被剝削,消費者也用得浪費;

(2)人人都知道塑膠袋不好,卻又難以放棄它的便利,所以有各種處理它的花招(換用材料、回收)卻很少從減量來著手;

(3)因為缺少完善的國際與當地法規,又難以用道德約束,塑膠回收成為發展中國家窮苦勞工戒不掉的毒品,不但戕害健康與當地環境,也讓已開發國家得以逃避己身責任;

(4)消費者誤以為回收就是最佳的解決方式,所以繼續使用廉價的塑膠袋,已開發國家政府與企業不願擔負責任,發展中國家又不計代價只求經濟成長,整個問題陷入無限迴圈。

在整個問題之中,有一些人是無辜的,或者說沒有發揮力量的空間,其一當然是生產和回收塑膠袋的中國勞工,他們需要工作養家活口,卻只能被迫為工作犧牲健康,而且領到的工資跟勞力很可能不成正比;其二是勤於做回收,希望能減輕環境衝擊的一般民眾,他們沒有辦法選擇垃圾是否要被送進中國,或是選擇不污染環境不壓榨勞工的回收業者,卻被迫間接成為環境與公義的破壞者。

也許根本的癥結在於,塑膠袋實在太便宜了。我也贊同用課徵塑膠稅的方式支付回收處理的花費,不但以價制量也支付環境成本。另一方面中國也應該對外國送來的垃圾課環境關稅,稅收用以幫助回收業者改善環境與提高工資,這樣也能讓各國更認真推動境內塑膠減量政策。

但是這樣一來中國的塑膠製造與回收業會受到怎樣的影響呢?不是很確定,但我認為塑膠製造業也到了該思考轉型的時機,當石油越來越難取得,二氧化碳排放又很可能被限制,塑膠或石化業本就該開始找尋替代材料,或發展用回收塑膠再製成高品質塑膠的技術(我想已經有了,可能只因為目前成本仍比傳統塑膠高,而難有利潤吸引積極投入生產)。

至於回收業者,我覺得若能用比較積極的方式提昇技術,其實會很好的前景,畢竟永遠都會有垃圾,而原物料又持續漲價,中國有相對廉價的勞工,又是當前製造業的中心,在兼顧環境的前提下,發展回收業會帶來很多商機。

另有一些零碎的感想:

(1)我認為一個英國媒體會願意寫這樣的報導,顯示他們的確是能自省並正視問題的。特別報導中關於中國的部份,以描述現象居多,對中國的政策沒有太多批評,對當地居民缺少環境意識也以同情諒解的角度看待,但對英國自身的問題就有比較多的針砭,像是民眾依賴塑膠又討厭髒亂的矛盾,業者面對塑膠問題缺少通盤考量,政府規避責任又不顧影響只求便宜行事等,都有理性而清晰的討論批判。

(2)設計師的「我不是塑膠袋」熱賣現象,讓我覺得無奈又難過。我能理解選擇環保商品、有機商品、公平交易商品背後的邏輯,卻無法理解花錢「買」一個環保袋意義為何。在這個物資過剩的年代,誰家裡 沒有多餘的提袋?也許消費主義已經蝕骨到讓有些人必須得到名牌光環的加持才有動力跟勇氣做環保。我不想批評任何人想要保護環境的善念,不論是用什麼形式或行動表達,如果有人因為買了那個袋子而從此努力不用塑膠袋,這五英鎊的消費的確換得更有價值的東西,也是我所樂見的。我所難過的,不只那些誤以為買了這個袋子就已經做了環保的人,還有那些忘記「不消費」也是一種選項的人。

(3)關於塑膠袋,自己該做的還有很多。我們現在大部份的時候都自備購物袋,但一個月會有一兩次用超市提供的塑膠袋,用完之後找出沒有破洞的當家裡的垃圾袋,有破洞的就找機會重複用然後回收。我一直在想有沒有辦法完全不要拿塑膠袋,然後找到家中垃圾袋的恰當來源(我們公寓丟垃圾一定要裝袋)。另外,購物時找尋包裝簡單的商品,或是把塑膠容器或包裝留下做其他用途,這一點雖然有在做但也許可以再更徹底一點。

隨興寫下一些心得,有沒有人想來分享一下自己的想法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aiting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