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對全球鳥類生態造成沈重壓力,19日在德國波昂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會議上,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公佈2008年「鳥類保育紅色名錄」,發現每8種鳥類就有1種面臨絕種危機,總計全球目前有1226種鳥類生存受到威脅。
報告中也提到數種極為稀有的鳥類,可能因為數量持續驟降而絕種,包括在俄羅斯東北繁殖、到南亞度冬的琵嘴鷸(Spoon-billed Sandpiper)。
這項年度報告向來極受保育人士關注,在全球1萬多種鳥類中,今年又有8種被加入絕種風險最高的「極危」等級。農地擴張與人類開採生態資源是最主要的威脅因子,受威脅鳥種中有超過七成遭此影響,另外也有三成受外來種入侵危害。氣候暖化則對全球鳥類造成深遠、長期的衝擊。
報告指出,久旱或突發劇烈天氣對許多棲地造成額外的衝擊,生存在這些棲地中的瀕危鳥類也因此受到影響。此外,以往物種滅絕大多發生在島嶼,但目前幾個大陸上的物種消失速度都在上升。
有24種鳥類的絕種風險被提高一個等級,包括先前歸類成無絕種危險的大杓鷸(Eurasian Curlew),和棲息在歐洲與西北非的波紋林鶯(Dartford Warbler)。
IUCN物種計畫主持人絲瑪特(Jane Smart)指出,「根據IUCN最新的紅名單,氣候變化讓鳥類承受了極為巨大的生存壓力。我們呼籲各國政府正視報告內容,傾全力保護世界的鳥類。」
報告結果顯示,受威脅鳥種最多的兩個國家是巴西與印尼,分別有121及115種。從棲地環境來看,受威脅鳥類有87%分佈在森林,棲息在灌叢地與內陸濕地的有24%與15%。
IUCN強調,有數種鳥類因連年旱災而迅速減少,例如澳洲的馬利鴯鶓鷯鶯(Mallee Emuwren),其棲息範圍已極度零碎,一把野火便可能重傷整個族群。
遷徙時偶爾會過境台灣的琵嘴鷸則被移入「極危」等級,其繁殖數量急速下降,2003年約為400至570對,到2007年僅存不到100對,而氣候變化與棲地開發將持續對這個稀少鳥種帶來負面衝擊。
報告也提到幾種得到成功復育的鳥類,包括波里尼西亞的馬克薩斯皇鳩(Marquesan Imperial-pigeon)與紐西蘭的小斑奇威鳥(Little Spotted Kiwi)。
參考資料:
IUCN 2008年鳥類保育紅色名錄
路透社
(參考2008年5月19日外電報導,編輯後發表於環境電子報「生物多樣性大會第一道警訊:氣候變遷衝擊全球鳥類生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