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守護協會(Sea Shepherd Conservation Society)的史帝夫厄文號(the Steve Irwin) 結束數週以來干擾日本捕鯨艦隊的活動,已由南極羅斯海域(Ross Sea)的衝突區撤離,正在返回澳洲途中。
在駕駛艙裡,船長瓦特森(Paul Watson)表示,撤退行動一方面是保護船隻及船員,另一方面是要確保1千小時以上的獵鯨紀錄影像免受搶奪。整段航程是由海洋守護的攝影師以及Discovery動物星球頻道的「鯨魚戰爭」電視節目所拍攝紀錄。
瓦特森是海洋守護協會的創立者及會長,他表示自己相信日本政府在1月31日派遣了安全鑑「太洋丸38號」(Taiyo Maru),從斐濟出發攔截史帝夫厄文號。
瓦特森於9日指出,「根據斐濟的消息來源, 太洋丸號應該攜帶了特殊的登船設備,受命要搶下我們的船以及所有影像證據。我們不能讓日本得到這些紀錄影片。」
太洋丸38號預計會在數日內到達羅斯海域。
瓦特森說,史帝夫厄文號在與日本捕鯨船僵持的時候僅剩4天的燃料,所以遲早必須返航,他計畫在明年捕鯨季重新行動時,使用速度更快、航行距離更久的船艦。
瓦特森表示,他要對付的3艘日本魚叉船在速度與操縱性能上都超越史帝夫厄文號,因此處於劣勢。
他說,「我們必須阻擋這些殺手魚叉船,必須跑在這些獵人殺手船的前面,所以我需要速度跟他們一樣快的船。我打算明年弄一艘這樣的船來重新行動。 」
海洋守護協會在過去一週與捕鯨艦隊周旋交鋒,發生無數次千鈞一髮的險境,以及兩次衝撞造成輕微損傷。
捕鯨艦隊今年裝設了名為「遠距音波發射器」(LRAD)的聲波武器,以及強力水砲來應付海洋守護的船員。他們也朝保育人士丟擲金屬物品及高爾夫球。
海洋守護船員則回擲裝滿酸腐牛油的瓶子還以顏色,並輔以繩索,從後方阻擋魚叉船將死鯨運上日本的加工船隻。
瓦特森說,「史帝夫厄文號與魚叉船在2月6號發生兩次碰撞事件,因為魚叉船強行闖越史帝夫厄文號的封鎖,以進行盜獵行動。這些碰撞並不是海洋守護所刻意製造的。」
碰撞事件中沒有捕鯨船員受傷。史帝夫厄文號則有3名船員負傷,其中一位被聲波武器的爆響擊中倒地,左眼上方縫了5針。
-----------------[報導下半部內容由環資協會義工葉松剛翻譯]-----------------
位於東京的日本鯨類研究機構(the Japanese Institute for Cetacean Research, ICR)表示,史蒂夫厄文號(Steve Irwin)和日本捕鯨船在2月6日的相撞事件是「海洋守護協會」(Sea Shepherd)釀成的錯。
ICR視海洋守護協會的行為是「嚴重的海上恐怖行動和對國際海洋法的侵害」,而南極日本船員提供的錄影畫面也佐證了他們的說法。
ICR執行長森本實(Minoru Morimoto)在東京發表聲明,史蒂夫厄文號的船長完全忽略了該船和日本研究船上船員的安全,從事極度危險的舉動。
他說:「對史蒂夫厄文號提供庇護與燃料、食物補給的澳洲政府,以及為該船註冊與豎旗的荷蘭政府,也應該對容許史蒂夫厄文號在海域犯下嚴重罪行負起責任。」
華生船長(Watson)駁回海洋守護協會蓄意撞擊日方捕鯨船的指控。
「捕鯨人和他們雇的公關現在可以自說自話,但我們有超過1000小時的連續鏡頭畫面,記錄下這場戰役的每一刻。我們的故事將在動物星球頻道每週的『鯨魚戰爭』(Whale Wars)單元當中播放,人們可以收看並自行判斷。攝影機是這世上最有力的武器,而我們想要呈現這股威力。」
今年史蒂夫厄文號的船員從2008年12月18日至2009年1月7日持續追蹤日籍船隊,航行距離長達兩千多哩,使其停工長達一個月。
返回澳洲補給燃料後,這些船員重返南極海域,在2月1日重新確定捕鯨船的位置,接下來9天繼續進行追捕,在此期間這些捕鯨人只有辦法捕殺5隻鯨魚。通常他們一天是可以捕捉8至10隻鯨魚的。
(摘譯自2009年2月9日ENS,史帝夫厄文號報導,編輯後與葉松剛義工的翻譯共同發表於環境電子報「南極羅斯海域 捕鯨 Vs 護鯨攻防記」)
留言列表